一场五年一遇的风电抢装热潮正悄然掀起!这一抢装热潮,与一份举足轻重的政策文件——《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紧密相连。
《通知》明确指出,风电等新能源的上网电量将全面融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由市场机制决定,并配套建立了旨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价格结算体系。简而言之,这一改革赋予了风电等新能源在市场中更强的竞争力,也为风电项目的收益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遵循过往每个五年规划末期并网容量攀峰的规律,加之国家政策的强力助推,新一轮风电抢装热潮已然蓄势待发。
风电抢装,电价变动的必然产物 回望历史,风电行业已历经两轮抢装热潮的洗礼。 首轮抢装潮涌现于2014至2015年间,彼时标杆电价首次出现补贴退坡,政策明确电价将随装机规模的扩大而递减。 为了锁定补贴收益,风电企业纷纷加速项目建设,2015年新增装机高达30.8GW,创下了当时的装机规模新高。 第二轮抢装潮则波及2020年的陆上风电与2021年的海上风电。
这一轮抢装同样发生在补贴向平价过渡的关键时期,陆上风电竞价项目需在2020年底前并网,方可享受补贴电价;而2021年则是海上风电补贴的最后一年。受此影响,风电项目加速推进,2020年陆上新增装机达到68.6GW。
不难发现,每一次风电抢装都精准地踏在了规划周期的尾声与电价变动的节点之上。
如今,尽管补贴时代已然落幕,但风电行业的发展步伐并未因此减缓。在《通知》的引领下,风电项目的上网电价与结算机制将再次迎来变革,上网电量原则上将全面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则由市场交易决定。
对于存量项目与增量项目,以2025年6月1日为分界点进行划分。其中,2025年6月1日前投产的存量项目,将通过差价结算的方式,实现电价与现行政策的平稳衔接;而2025年6月1日及以后投产的增量项目,其纳入机制的电量规模将根据国家明确的新能源发展目标完成情况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机制电价则由各地通过市场化竞价方式确定。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指出,这种“老项目老办法、新项目新办法”的安排,既保障了存量项目的平稳运营,又通过市场化方式确定了增量项目的机制电价,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存量订单积压,亟待2025年转化落地
抢装热潮的另一大诱因在于风机中标订单的大量积压,亟待在2025年实现落地转化。
据北极星风力发电网统计,2023年风机中标规模达到118.07GW,2024年更是突破225GW大关。如此庞大的中标规模积压,在实际装机转化过程中却面临诸多挑战,通常需要一年至两年的落地周期。
然而,2024年风电新增并网仅为79.34GW,仍有大量订单等待落地。
过去两年间,风电招投标规模与并网数据之间存在显著缺口,而2024年的超量招标预计将在2025年和2026年期间逐步落地转化。在两部委联合印发的《通知》推动下,绝大多数有条件的项目将选择在2025年6月1日前实现投产。
CWEA预测,2025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将达到10500-11500万千瓦,其中陆上9500-10000万千瓦,海上1000-1500万千瓦。自2025年起,每年新增装机都将超过1亿千瓦,中国风电正式迈入“1亿千瓦时代”。
中电联发布的《2024-2025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4.5亿千瓦,首次超越火电装机规模;并网风电达到5.2亿千瓦,其中陆上风电4.8亿千瓦、海上风电4127万千瓦,并预测2025年风电并网装机将达到6.4亿千瓦,即2025年风电预计并网装机为12000万千瓦。
此外,多个市场因素也已逼近抢装临界点。
一是海风存量项目众多。据北极星风力发电网统计,自2022年海上风电平价发展以来,截至2024年年底,沿海11省区市并网、在建、签约、竞配、核准的海上风电项目高达107GW。此前阻碍海风进展的不利因素在2024年已逐步消解,海上风电有望在2025年迎来开工高潮。
二是风电市场趋于稳定。2024年,风机招标价格逐步企稳,风电行业国内价格战告一段落,非最低价中标现象频现,为抢装热潮的到来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在经历主机价格战和长期内卷后,风电产业链相关企业也急需一场抢装潮来“回血”。
北方风电发展迅猛,新疆项目尤为突出
2025年以来,新疆地区在风电项目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已有多个大型风电项目成功中标。
1.中绿电新疆7GW风电项目开标
3月13日,中绿电新疆共计700万千瓦风电项目EPC总承包工程招标中标候选人公示,共涉及9个标包,总价高达217.5亿元。
其中,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预中标200万千瓦,中建八局总承包建设有限公司预中标200万千瓦,中建电力工程(深圳)有限公司预中标150万千瓦,中国电建集团河北工程有限公司预中标100万千瓦,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预中标50万千瓦。
2.首个分散式风电项目落户乌鲁木齐
3月5日,随着一声响亮的开工号角,由国家新能源研究院承建的国家电投乌鲁木齐乌拉泊村3.575万千瓦分散式风电EPC总承包项目正式破土动工。
该项目是乌鲁木齐市区域内的首个分散式风电项目,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共安装5台风力发电机组,并配套建设0.715万千瓦/1.43万千瓦时电化学储能系统及一座35千伏开关站。
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绿电8388.16万千瓦时,年等效利用小时数达2346.34小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5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67万吨,对优化当地能源结构、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及改善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3.新疆500MW风电项目中标公示
2月21日,第十三师新星市盈科汇智(一期)500MW风力发电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预中标,投标报价为20.65亿元。
该项目装机容量为500MW,由60台单机容量为8.34MW的风电机组组成,建设地点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境内的红山农场区域。
风电需求推动上游环氧树脂行业蓬勃发展
风电行业的蓬勃发展,对其上游产业——环氧树脂行业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风电叶片作为环氧树脂的重要应用领域,每台发电机通常配备三个叶片。叶片长度越长,所使用的树脂量越多,对树脂的力学性能要求也越高。
随着风电机组向高功率和叶片大型化发展,对高性能复合材料的性能要求不断提升,这极大地推动了相关技术的发展,也使得风电叶片对环氧树脂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据业内人士透露,某风电叶片环氧配方料企业今年一季度预计销量将较去年同期增长15.8%,销量前景看好。
另外据统计,截至2024年,全球风电叶片用环氧树脂销量为54.43万吨,销售额为15.78亿美元;预计2030年全球风电叶片用环氧树脂销量将增长至78.61万吨,销售额将达23.54亿美元。
从增量角度来看,浙商证券预计,2024年至2026年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100GW,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1%,其中陆风、海风新增装机年化增长率为6%、41%。据此测算,每年新增装机容量将产生42万吨环氧树脂、8.5万吨环氧固化剂的需求量。
我国环氧树脂产业正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风电、新能源汽车等市场将成为未来环氧树脂行业新的增长点。在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环氧树脂行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无论是在技术研发、产能扩充,还是市场拓展方面,都蕴含着广阔的空间等待环氧树脂企业去挖掘与开拓。